「在泰國生活的還習慣嗎?」
在曼谷工作八個多月,最常被朋友問到的應該就是這個問題。
剛到的前兩個月,和所有來旅遊的人一樣,對於這城市的一切認知來自以往的印象:物價低廉、陽光充足、購物天堂(似乎由物慾堆疊出許多美好想像)。
真的「泰」便宜?
然而曼谷相較台北比起來,是個更加國際化的都市,疫情解封之後更是迎來大批觀光客,街頭從以往的冷清再度恢復成熙來攘往的人潮。
剛到曼谷時是2022年7月,當時的餐廳不需要預約可以直接walk-in,餐飲和按摩服務都尚未漲價。直到10/1開始泰國政府宣布大開國門,來訪觀光客不再需要出示疫苗接種證明,落地簽證停留期間也從原來的15天延到30天。
至此之後可以明顯感受到,逛夜市時出現來自各國語言/口音、家附近的小碗船麵從18銖漲到20銖、按摩店門口的牌子直接用白紙貼上新的價格。(連計程車駕駛拒載的次數似乎都提高了?)
以物價來說,其實在繁榮的市中心精華地段以及觀光區域,餐飲價格不會輸給台北,一杯咖啡要價150、一盤別地方只要50元的打拋豬可以漲3倍價(而且只有飯和豬絞肉以及兩片黃瓜)。如果在餐廳用餐還外加7%的稅和10%服務費,吃完一餐下來也是很可觀。
作為一個以旅遊業為重要經濟支柱的國家,水漲船高的物價當然可以理解。根據泰國媒體報導,因為觀光業的復甦,2022年Q4泰國的失業率再度下降,特別是餐飲業、零售業和批發業的就業機會大幅增加。
因此若想要來泰國享受美食大肆shopping時,也要預期不是所有的區域都會是「俗擱大碗」的低廉物價。
氣候「泰」舒適?
說到泰國的天氣,雖然一年到頭似乎都是盛夏,但炎熱的程度當然還是有等級上的區分。3月到5月是泰國正式的「夏季」,是一年最熱的時候,4月時甚至在北部地區曾出現過44℃的高溫。至於6-10月則是最令人頭痛的「雨季」。
天真如我,剛到曼谷時正值7月,同事提醒我找租房時,要在下雨天觀察周遭會不會淹水。當時還狐疑,下雨還好吧?對一個新店人來說根本見怪不怪,因為靠山區的新店一年到頭總是陰雨濛濛,淹水住高樓應該也沒事。
沒想到連續的幾場大雨,總算讓我看清了比女人心還要陰晴不定的曼谷天氣。這裡的大雨下起來宛如颱風等級,伴隨著幾百次以上的雷電交加,在夜晚劃破整個夜空,格外怵目驚心。
最可怕的是,整條道路彷彿沒有排水系統,積水不斷升高淹到膝蓋,來往的車輛像在海上航行的船隻,在船身後激盪出一層層的浪花,然後將水面上漂浮的垃圾、塑膠袋、寶特瓶一同往外帶。本來就已經阻塞的交通更是因為車輛拋錨等交通事故大打結。
幾次遇到大淹水不是剛好下班手上提著筆電,不然就是去Salon剛做完美美的造型。沒想到一場大雨措不及防,每個人面露無奈,只能站在地勢較高、宛如孤島的人行道上,看著眼前一波波的浪花拍打而來。
當然還是有sabai sabai(泰文自在豁達之意)的泰國人撩起褲管踩進水中,頭上套著擋雨的塑膠袋(只有頭不想淋濕?)一步步的緩慢前行。甚至還有使命必達的Grab外送員在水中拎著食物,邊看著手機上的目的地涉水而行。
這樣的天氣變化真的是始料未及,長達5個月每日瘋狂的雷雨和淹水,可能連基隆人都無法忍受。(待續)
Cover photo credit@Paige Chung